德國藥廠CureVac的mRNA新冠肺炎疫苗三期中期報告,保護力僅47% !?
許多人說疫苗跟防疫是科學問題。是,是科學問題,也不只是科學問題。
德國藥廠CureVac所研發的第一代COVID-19疫苗之第二次Phase 2b/3報告指出,在40000名受試者當中,雖與Moderna、BNT等疫苗種類相同,皆為mRNA疫苗,但效力僅47%。光是這樣的敘述,許多國外媒體爭相報導,國內媒體也跟進,以「CureVac解盲失利是血淋淋教訓,台灣蠻幹不做三期很危險」、「mRNA新疫苗晚期試驗保護力僅47% 德製藥商CureVac股價重摔52%」、「國產疫苗用免疫橋接取代三期?醫揭德疫苗3期失敗被踢出歐盟EUA慘況」等說法。而在臉書、PTT等社群風向中,可以發現光是這則訊息,就可以有不同的解讀,但可以看到許多「打臉免疫橋接」、「高端疫苗真的不做第三期嗎」的說法,許多醫學專家等也跳出來呼籲國產疫苗不做三期相當荒謬等說法。
疫苗議題上應該可以說,除了真正接觸醫學、免疫學、製藥、臨床試驗等人,否則任何人都是外行人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沒有人能輕易辨別到底這是科學的真相,還僅僅只是部分科學的真相。此外,也很少有人同時具備多種科學、法規專業,更加深這樣議題的討論難度。
儘管一期數據良好,CureVac藥廠在新聞稿指出,這次試驗挑選了歐洲與拉丁美洲的受試者,最後發現研究群體中至少有13種變異株(variant),導致最終結果不佳,效力僅47%,不符合預先指定的統計成功標準(WHO認為效力至少須達50%)。但該藥廠執行長仍表示仍有數據尚待分析,最終數據數週後出爐。
然而失敗卻有許多原因,確實變異株很可能是其中之一,例如研究指出,AZ疫苗對南非病毒株保護力就欠佳等。
而關於免疫橋接,WHO仍未定論,目前美國亦採保守態度,仍在科學有許多的爭辯。在台灣的爭辯亦是如此,只是這不僅僅只是科學爭辯了,還摻雜著政治、法律、經濟、意識形態等,到底要不要給EUA等等問題,都相當難以回答與論斷,加上在社群平台的分眾現象更明顯時,更使得真正對話與討論的可能更加困難。
而如同像我一樣的外行人,光是要打上面這些資訊就需要鼓起好大的勇氣,更不用說去討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