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當選舉期間,無論是政見、政績,抑或是個人在過去無論是公領域、私領域的生活,政治人物的所作所為皆會被放大檢視。2022年底的地方大選落幕,國民黨獲得大多數縣市長席次,民進黨得到空前的落敗。其中,許多名嘴與時事評論員直指「論文抄襲」等情況,民進黨無法在此次選舉中好好處理才導致落敗。
因此,我們好奇,在臺灣的政治醜聞可能有哪些?而這些政治醜聞如何影響候選人形象?

本篇是【網路時代的政治傳播】課程團體期末報告。並非個人獨立完成,新聞所上的好友王薇、蔡明翰也參與期末寫作與分析。
本文重新擷取部分報告結果,並加入 Dcard 數據分析,完成此文。

臺灣一年來的政治醜聞:論文事件、貪污、工程弊案

政治的極化現象加速了政治醜聞的產生,且醜聞的揭發本質上常常存在政黨競爭,因選民並不了解政治人物,因此若政治人物出現醜聞事件,很可能使得另外一方(政黨)受益。

過去的國外研究當中針對「政治醜聞(political scandals)」有相當多的定義,包含違反法律或倫理道德、濫用公共職權獲取直接或間接的物質、媒體將其宣傳為政治的緊迫問題、日復一日被展示和報導等。根據先前研究,本篇粗略且廣泛定義政治醜聞為:

  1. 政治人物的個人(不當)行為
  2. 存在法律瑕疵

藉此標準,我們透過 Dcard API 爬梳一年來(2021/10/10~2022/11/1)所有Dcard時事版文章,並將該論壇中挑選前四分之一討論最為熱烈(以留言數計)的文章,一一進行人工標記,看Dcard貼文中通常講述哪些臺灣的政治醜聞。

人工標記內容分析:所有醜聞中,「論文事件」在Dcard時事版論壇上討論最為熱烈。

我們發現近一年來,有關論文相關事件(抄襲、造假…)高達211篇,其次為貪污(31篇)與工程弊案(29篇)。

紅點為最多貼文的數篇,這些大多內容談及並非僅論文爭議,而會牽涉到其他政治醜聞,如貪污、工程弊案等。但多為攻擊/反對民進黨(泛綠)的言論。

紅點為最多貼文的數篇,這些大多內容談及並非僅論文爭議,而會牽涉到其他政治醜聞,如貪污、工程弊案等。但多為攻擊/反對民進黨(泛綠)的言論。

論文相關事件幾乎佔滿整個論壇版面。林智堅、蔡英文為討論事件核心。

另外,工程弊案主要提及新竹火車站、新竹棒球場與桃園八德體育館屋頂坍塌爭議,大多討論集中在2022下半年。

三大政治醜聞討論度比較

政治醜聞與政治人物形象

接著,我們透過七點量表問卷,詢問民眾認為這些政治醜聞是否嚴重,及這些政治醜聞是否影響人們對於該政治人物的形象(因問卷投放因素,僅能觸及年輕族群(20-30歲左右))。

其中,政治人物形象的評估指標分為「政治人物的做事能力、品德認同、性格與親和力、經歷與成就」四大面向,最後我們將四個指標的分數平均,計算出候選人形象分數。我們詢問民眾:

問卷中的醜聞嚴重與否問題:

  • <某個政治醜聞>事件的嚴重程度。(1~7分)

問卷中的政治人物形象問題:

  • <某個政治醜聞>事件會影響我對於該政治人物能力上的認同。(1~7分)
  • <某個政治醜聞>事件會影響我對於該政治人物品德上的認同。(1~7分)
  • <某個政治醜聞>事件會影響我對該政治人物個性上的認同。(1~7分)
  • <某個政治醜聞>事件會影響我對該政治人物經歷上的認同。(1~7分)

最終,我們回收258份問卷,發現這些政治醜聞確實嚴重,且某種程度上影響政治人物形象。

其中「論文抄襲」人們認為最不嚴重、政治人物形象影響最少,「貪污」人們認為最為嚴重、且影響政治人物形象最多。(具有統計顯著性)

人們認為政治醜聞的嚴重程度越高,政治人物形象影響也越多。

橫軸為填寫問卷的群眾之七點量表平均值。可以發現論文抄襲爭議,人們認為嚴重程度約在5.2分,形象分數仍可維持在近3分,但整體而言嚴重程度分數仍偏高、政治人物形象分數仍偏低。

橫軸為填寫問卷的群眾之七點量表平均值。可以發現論文抄襲爭議,人們認為嚴重程度約在5.2分,形象分數仍可維持在近3分,但整體而言嚴重程度分數仍偏高、政治人物形象分數仍偏低。

研究限制

我們將問卷發放在Dcard與台大臉書交流版上,因此抽樣上僅能找到年輕族群,但無法代表所有年齡層的群眾。

本次研究取得Dcard一年內的資料,且僅限於時事版當中,因此也僅能知悉一年內臺灣所發生的新聞時事。